中文学名: 红尾鸫
中文别名: 斑鸫
英文名: Turdusnaumanni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Chordata)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
纲: 鸟纲(Aves)
亚纲: 今鸟亚纲(Neornithes)
目: 今颚总目、雀形目(Passeriformes)
科: 鸫科(Turdidae)
种: 红尾鸫
分布: 它在苏联西伯利亚东部等地繁殖,春秋季节迁徙时几乎遍布于我国各地,并在辽宁省以南的广大地区越冬。
红尾鸫(Turdusnaumanni)又称斑鸫,它的体背颜色以棕褐为主;下体白色,在胸部有褐色斑纹围成一圈;眼上有清晰的白色眉纹。起飞时,尾羽展开时棕红色。它在苏联西伯利亚东部等地繁殖,春秋季节迁徙时几乎遍布于我国各地,并在辽宁省以南的广大地区越冬。通常在越冬的鸟群中有的个体颜色更显黑褐,有的个体颜色略呈棕褐,是红尾鸫中的两个亚种,其中发黑褐色的又叫乌斑鸫。食物以昆虫为主,包括蝗虫、金针虫、地老虎、玉米螟幼虫等农林害虫。红尾鸫的巢置于不太高的树杈上,主要以嫩枝编成碗状巢,混有草茎及苔藓等物,在巢壁中常用大量泥土来加固。每窝产4-5枚卵,卵淡蓝色、杂以红褐色细斑,平均大小为27.8×20.6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