箾
shuò
ㄕㄨㄛˋ
古代跳舞人手中拿的竿状舞具。
以竿击人。
郑码:MKQK,U:7BBE,GBK:B99B
笔画数:15,部首:??,笔顺编号:314314243251122
箾
xiāo
ㄒㄧㄠˉ
古同“箫”。
郑码:MKQK,U:7BBE,GBK:B99B
笔画数:15,部首:??,笔顺编号:314314243251122
箾
qiào
ㄑㄧㄠˋ
古同“鞘”,装刀剑的套子。
郑码:MKQK,U:7BBE,GBK:B99B
笔画数:15,部首:??,笔顺编号:314314243251122
释义:古代舞曲名。也作箾韶,韶箾。箾通“箫”。一般认为作于虞舜时代,因此又称“韶虞”。汉代已失传。箾,亦指舞者手执的乐器。
边棱音气鸣乐器。形制有二说。一说,同“箫”,即为每管一音的多管排箫箫。二说。同“籥”,即为一管多音的单管乐器。
《集韵·箫韵》:“箫,《说文》:‘参差管乐,象凤之翼。’或作箫。”亦作“韶箫”。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见舞韶箫者。”孔颖达疏:“箾,即箫也。”
明朱载堉《律吕精义·内篇》:“舜作大韶,执籥秉翟,周人舞象,亦放其制,季札所观韶箾,象箾是也。箾即籥之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