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服部卓四郎 |
释义 | 简介服部卓四郎(はっとり たくしろう、1901年(明治34年)1月2日 - 1960年(昭和35年)4月30日)日本陆军大佐,两次出任参谋本部作战科长。以其《大东亚战争史》而闻名。 生平山形县出身,1913年4月庄园内中学入学。仙台陆军地方幼年学校,陆军中央幼年学校,1922年7月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34期。在同期里有秩父宫雍仁亲王,西浦进,堀场一雄,赤松贞雄,西田税,三好达治等。服部与同期的西浦、堀场一起被称陆士34期的三羽鸟。1930年毕业陆军大学42期军刀组。进参谋本部,法国留学,埃塞俄比亚战争观战。1939年关东军作战主任参谋。和参谋辻政信一唱一和扩大对苏战争,曾经在乘坐侦察机低空侦察苏军阵地的时候,被高射机枪击中被迫降落在两阵中央,眼看苏联坦克群就要杀到,日本炮兵拼命的释放掩护火力,才让他脱离险境。诺门坎事件后关东军的司令部的植田谦吉司令官,矶谷廉介参谋长因为战败而退出了现役。而他们两个参谋则只受到轻微处分。服部发配到陆军步兵学校任校付,辻政信第发配到11军司令部任部付。他的情商很高,和板垣征四郎和东条英机的关系都不错,过了一年居然重回参谋本部,而且还担任了最重要的作战班长职务,和稻田正纯并列的作战课有史以来军衔最低的课长(中佐),而且他还比稻叶正纯年轻两岁(40岁)。他还串通作战部长田中新一把他那个落难的搭档辻政信任命为参谋本部作战课兵站班长。为此还把不同意提拔辻政信的土居明夫大佐给赶出中央。辻政信后来在马来亚战役中能获得作战之神的称呼就是因为他的鼎立支持。1942年全面指导瓜达尔卡纳尔争夺战,12月因瓜岛战败和田中新一作战部长一起被更迭,1943年1月转任陆军大臣东条英机的秘书,10月真田穰一郎(士官31期)少将升任作战部长后他又重新回到战科长的职位上。指导了所罗门群岛和以后的一系列战役。把第九师团从冲绳调到台湾这个主意就是他出的。45年2月被赶出参谋本部,后任的作战科长是宫崎周一第一部长(士候28)的心腹天野正一少将(士候32,陆大43首席) 。他被下放到中国湖南的衡阳,任第13师团步兵第65联队最后一任联队长,日本从长江以南收缩的时候他是殿后的部队,据说表现不错。45年8月战败后奉烧联队旗,46年回国后被盟国占领军任命为第一复员局史实调查部长。他和美军占领军参谋部情报部长查尔斯·安德鲁·韦洛比打得火热,都想让他当重建的日本军队的陆军参谋长,这个想法因为吉田茂首相的军事顾问辰巳荣一中将反对而流产,恼羞成怒的他还想发动政变,暗杀吉田茂,建立以鸠山一郎为首相的政府,但是被辻政信劝止了。1953年,他完成了关于日本战争史的经典巨著《大东亚战争史》。在这部150万字的书里,史料倒是很详实,但观点就很成问题。南京屠杀只字未提,侵华战争仅仅叫做“中国事变”,英美则被斥为“国民党的看门狗”,而太平洋战争完全是美国的责任,更刺激中国人的是,书中竟然明言“满洲从历史看未必就是中国的一部分”。 年谱1920年(大正9年)3月陆军中央幼年学校毕业。 1922年(大正11年)7月陆军军官学校毕业。 10月步兵少尉。步兵第37联队分配。 1925年(大正14年)10月陆军中尉。 1930年(昭和5年)11月陆军大学毕业。 1931年(昭和6年)8月陆军大尉。步兵第37联队中队长。 11月参谋本部工作(编制课)。 1932年(昭和7年)8月参谋本部成员。 1934年(昭和9年)6月法国驻在。 1935年(昭和10年)10月埃塞俄比亚战争观战。 1936年(昭和11年)11月参谋本部成员(编制课)。 1937年(昭和12年)8月陆军少校。 1939年(昭和14年)3月陆军中佐。关东军作战参谋。 5月诺门槛事件。9月步兵学校研究成员兼教官。 1940年(昭和15年)6月教育总监部总务部员兼陆军大学教官。 10月参谋本部成员(作战班长)。 1941年(昭和16年)7月参谋本部作战科长。 8月陆军大佐。 1942年(昭和17年)12月陆军大臣秘书。 1943年(昭和18年)10月参谋本部作战科长(重任)。 1945年(昭和20年)2月步兵第65联队长。 8月15日战争结束。 1946年(昭和21年)5月从中国单独复员。(GHQ的指令)5月第一复员事务官,12月史实调查部长。 1947年(昭和22年)5月兼GHQ历史课。(昭和27年8月) 1948年(昭和23年)5月引扬援护庁复员局资料处理部长。 1952年(昭和27年)5月同局资料处理科长。 1953年(昭和28年)4月史实研究所开始办公,同所长。 1960年(昭和35年)4月30日死去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