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引起鹅球虫病(Coccidiosis in Goose)的球虫有15种,其中以截形艾美耳球虫(E.rucata)致病力最强,寄生于肾小管上皮,使肾组织遭到严重破坏。3周至3月龄幼鹅最易感,常呈急性经过,病程2~3d,致死率可高达87%。其他种鹅球虫均寄生于肠道,单独感染时,有些种(如鹅艾美耳球虫E.anseris)可引起严重发病,而另一些种则致病力弱,但混合感染时也会严重致病。
临诊症状
肾球虫病表现精神不振,翅膀下垂,食欲缺乏,极度衰弱和消瘦,腹泻,粪带白色。重症幼鹅致死率颇高。肠道球虫病呈现出血性肠炎症状,食欲缺乏,精神萎靡,腹泻,粪稀或有红色粘液,重者可因衰竭而死亡。
病理变化
肾球虫病可见肾肿大,呈淡灰黑色或红色,肾组织上有出血斑和针尖大小的灰白色病灶或条纹,内含尿酸盐沉积物和大量卵囊。肾小管肿胀,内含卵囊、崩解的宿主细胞和尿酸盐。肠球虫病可见小肠肿胀,呈现出血性卡他性炎症,尤以小肠中段和下段最为严重,肠内充满稀薄的红褐色液体,肠壁上可能出现大的白色结节或纤维素性类白喉坏死性肠炎。
诊断防治
根据症状、流行病学调查、病变及粪便或肠粘膜涂片或在肾组织中发现各发育阶段虫体而确诊。
防制
药物防制可用磺胺间六甲氧嘧啶或磺胺喹恶啉等磺胺类药物,用量及其他预防措施可参照鸭球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