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扬雄与汉代经学 |
释义 | 图书信息书 名:扬雄与汉代经学 作 者:解丽霞 著 出 版 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8-1 版 次:1 页 数:456 字 数:354000 印刷时间:2011-8-1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 I S B N:9787218071046 包 装:平装 22497859 内容简介本书是由解丽霞编著的《扬雄与汉代经学》。《扬雄与汉代经学》的内容简介如下:在西汉末年今文经学、古文经学纷争的情势下,扬雄的经学独立于官方经学传承谱系,表现为“既批判今文经学又吸取其知识资源、既偏重古文经学又与其为学目的不同”的特点,他与汉代经学的复杂关系也由此展开。扬雄提出“要合五经”的经学立场、“《易》为经首”的经典次序、“约卓艰深”的释经原则;他“综参古《易》”,建构了与汉易主流不同的易学体系;他仿《论语)作《法言》,从“儒道互补”转向“醇儒”。扬雄的“恶虚妄”与与西汉孟京象数易学、董仲舒今文春秋学、谶纬学说的“好灾异”形成鲜明对比;而扬雄的“学为道”与刘歆、王莽的“学为术”也完全不同;他承传了汉代费直古文《易》学“义理释经”的传统,影响了汉末魏初《易》义理学的兴起。 目录引言 第一章 今古之间:扬雄的经学史定位 一、从赋到经:“壮夫不为”的辍赋因由 二、今古纷争:模拟经典的经学背景 三、“要合五经”:扬雄经学的基本观念 第二章 经学建构:拟《易》作《玄》 一、综参古易:《太玄》的易学渊源 二、经传分立:《太玄》的解易方式 三、重构象数:《太玄》的赞易之道 四、取道宗儒:《太玄》的义理诠释 第三章 经学转向:仿《论语》作《法言》 一、《易》到《论语》的转向解读 二、释《论语》:尊孔举颜与君子之道 三、仿《春秋》:品评历史与《史记》《新论》 第四章 恶虚妄与好灾异:扬雄与汉代今文经学 一、同象数别义理:《太玄》与孟、京易学 二、建体系别天人:扬雄与董子经学 三、取《易纬》驳谶符:扬雄与谶纬学说 第五章 学为道与学为术:扬雄与汉代古文经学 一、正今文倡古学:扬雄与刘歆古文经学 二、道不同不为谋:扬雄与王莽古文经学 三、承传“义理释《易》”:《太玄》与《易》古文经学 结语 附录一 《太玄》史料汇集 一、古代学者论《玄》辑要 二、古代学者《太玄注》序、说 附录二 扬雄思想研究综述 一、关于扬雄《太玄》的研究 二、关于扬雄《法言》的研究 参考文献 一、著作类 二、论文类 后记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