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桃树枯梢病
病原中文名: 嗜果枝菌
病原拉丁学名: Fusicoccum sp.
病原分类地位: 半知菌亚门
病害类型: 真菌
主要危害作物: 桃树
主要为害部位: 新枝
该病主要发生在新枝上。开始发病时在新梢上产生褐色、油浸状病斑,后很快扩展,使新梢全部变褐,叶片干枯,从最初的发病处新梢干枯下垂,后期病斑表面产生灰黑色小点;在果实上也发病,产生轮纹状湿润褐色病斑,后期也可产生灰黑色小点,湿度高时喷出黄色孢子块。
病原菌以分生孢子器及菌丝在病枝上越冬。第2年以分子孢子侵染植株。5—6月份降雨时侵染较多,7月份温度升高时发病加重。
(1)农业防治。结合修剪,剪除病枝。
(2)药剂防治。落花后10~15天开始喷药,连喷l~2次即可有效防治,常用药剂有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800~l 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l 000~1 200倍液,25%苯菌灵乳油1 000~l 2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