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锈病
该病为真菌病害,主要由短尖多孢锈菌Phragmidium mucronatum (Pers.) Schl.引起。
病菌以菌丝在芽内越冬,是来年的主要浸染源。单主寄生。发病适温为24~26℃,降雨多是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不同玫瑰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保加利亚红玫瑰、白玫瑰和前苏联香水玫瑰较抗病。
该病是玫瑰的重要病害,发生普遍。该病引起早落叶,影响生长势及鲜花数量和质量。
该病主要为害叶片。春天病芽展开后叶两面布满鲜黄色的锈粉,叶面出现浅黄色不规则病斑。病菌为害的叶正面着生桔黄色粉堆,秋季叶背着生桔红色至黑褐色粉堆。嫩梢及果受害,病斑凸起明显,其上着生桔黄色粉堆。
1、症状观察。
2、实验室制临时玻片镜检。
1、秋末彻底清除病残体,生长季节及时摘除病芽(最好套上袋再摘)并做深埋处理。
2、栽植密度适宜,以利通风透光。
3、适量增施磷、钾、镁肥。
4、酸性土壤施入石灰等物以利玫瑰生长,提高抗性。
发病初期喷20%三唑酮乳油1500倍液,或40%杜邦新星乳油90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800倍液,或2%120抗霉菌素100~200倍液等。10天左右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