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礼记·学记》,《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
君子既知教①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②也.道③而弗牵.强④而弗抑⑤.开⑥而弗达⑦.道而弗牵则和⑧.强而弗抑则易⑨.开而弗达则思⑩.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①教,教学。
②喻,引导,启发使懂得。
③道,同“导”,引导。
④强,读作“qiǎng”,勉强,督促。
⑤抑,使……受压制。
⑥开,点拨,引发思考,打开学生思路。
⑦达,直接给予现成答案。
⑧和,和谐,师生关系和谐。
⑨易,顺利。
⑩思,独立思考。
乐正克(约公元前300—前200年),姓乐正,名克,战国时鲁国人,思孟学派的重要人物,孟轲的学生。据《礼记·王制》载:“乐正崇四术,立四教”。他是以职业为姓,他的祖先是学官。乐正克是深得孟轲信任的高才生。战国时代儒分为八,其中一派就是“乐正氏之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