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燮父,又称燮,是西周诸侯国晋国的第二任统治者,为晋国始封君唐叔虞之子,继唐叔虞为君。晋侯燮去世后,其子晋武侯姬宁族继位。
晋国在燮父前称唐国,晋侯燮父即位前后才改国号为晋。此国号一直沿用六百余年,直到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承认赵烈侯赵籍、韩景侯韩虔、魏文侯魏斯为诸侯,晋国才被取而代之。
燮父为何要改国号为晋?《汉书·地理志》记载:“唐有晋水,叔虞子燮为晋侯,是燮以晋水改为晋侯。”此处的晋水在今陕西省太原市西南晋源一代,春秋以前,那里还是戎狄活动的地方,唐(晋)没有在那里建国的可能,而且这种说法在文献上也没有佐证。
据《晋国史纲要》,燮父改国号,当是以唐叔虞曾晋献嘉禾给周成王的缘故,改称晋侯以志之,随后又将国号改为晋了。
据《左传·昭公十二年》记载,晋侯燮和齐国第二代君主齐丁公、卫国第二代君主卫康伯以及周公旦之子鲁公伯禽与楚国君主熊绎共事周康王。周康王分此三位诸侯以珍宝之器。而同事周康王的楚君熊绎却无分。春秋时代的公元前530年,楚灵王仍忿然提起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