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病名 : 蓖麻灰斑病
英文病名 : Ricinus Gray Leaf Spot
病原类别 : 真菌
病原,拉丁文名称及分类地位 : 蓖麻尾孢(Cercospora ricinella Sacc .et Berl),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危害对象 : 蓖麻
分布 : 吉林、辽宁、河北、河南、江苏、安徽、福建、湖北、湖南、四川、云南、台湾等地。
危害部位 : 叶片
病菌子实体多生在叶背,分生孢子梗褐色,丛生不分枝,顶端孢痕明显,具隔膜1-4个,大小10-90×4-5.5(μm)。分生孢子鞭状,直或稍弯,基部较宽,上部稍细,无色透明,具隔膜4-10个,大小15-120×2.5-4.5(μm)。
25~28℃条件下在V8培养基上能形成大量分生孢子,光暗交替利于分生孢子形成,分生孢子萌发需要90%以上的湿度。
病菌以菌丝及分生孢子在病残叶上越冬,来年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然。分生孢子着落在叶表后萌发产生芽管,芽管在气孔表面形成附着胞,然后通过侵然钉进入气孔。
温暖湿润 。
叶片起初产生微小的黑褐色或茶褐色病斑,以后病斑扩大,成圆形至不规则形,直径3~10毫米,中央灰白色,边缘褐色到红褐色,主要在叶背生灰黑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
(1)实行轮作。
(2)清除病残叶,深耕深翻。
(3)药剂防治50%多菌灵500倍液,甲基拖布津1000倍液,或45%退菌特500倍液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