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黟山雀舌茶 |
释义 | 黟山雀舌是产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的一个新创名茶。黟山雀舌茶为新创名茶,属绿茶类,始创于1979年,产于安徽省黟县,主产于有宏潭的五溪山、渔亭的青岭山、际联的金竹园、泗溪的晓源和溪头等地。 简介【名称】:黟山雀舌茶 【类别】:绿茶 【产地】:安徽省黄山市黟县 黟山雀舌从1979年开始研究试制、到1992年创国优并全面开发;从产品适销到批量生产;从单一产品黟山雀舌,到黟山毛峰、黟山云尖等名优茶的系列开发,历经20余年,现已发展成为黄山著名茶叶品种之一。 黟山雀舌的采摘极为讲究,在清明前后,选一芽一叶初展的芽叶。茶名由安徽农业大学著名茶学教授陈椽命名。 品质特征黟山雀舌茶品质优异,具有形似雀舌、色泽黄绿、白毫显露、冲泡成朵、滋味鲜醇、回味甜爽、清香扑鼻、香气持久、耐冲泡的品质特点。 生长环境来早,冬季时间长。据《黄山志》记载,温泉区11月9日开始入冬,冬季155天,而半山腰10月中旬入冬,冬季195天,高山顶上,在9月下旬入冬,冬季长达227天。黟县之冬,并不想大家想象的那样北风呼啸,冰雪难耐,令人生畏。其实,这里冬天的气候特点是寒而不冻。 究其原因,一则日温差小,总在4-6℃之间,而山下周围各县日温差大都在9-11℃;二则空气干燥,没有阴霾笼罩。从目前看来,冬半年的风景,并无萧条冷落的感觉,往往比夏半年还优美。这也就是所说的“黟县四季皆胜景唯有腊冬景更佳”。 采制工艺黟山雀舌的采摘极为讲究,在清明前后,选一芽一叶初展的芽叶,芽叶长度标准为2.0~2.5cm,并要求肥瘦长短一致。采摘时做到六不采,即雨水叶、露水叶、对夹叶、短芽叶、紫色叶、病虫叶不采。 1.摊青将采下的肥壮匀齐芽叶均匀地薄摊在竹匾内,厚度为2~3cm,时间1~2h,待鲜叶香气稍露时即可付制。 2.杀青在深底平锅内进行,每锅投叶量250g,锅温先高后低,为110~130℃,杀青手势要轻,先慢后快,要捞得净,抖得快,撒得开,直至叶色转暗绿,芽叶柔软,手感不粘即出锅,杀青时间约4min。 3.定型杀青叶出锅后倒在小篾盘内,高抛簸摔,将芽摔直,使叶抱芽,叶尖与芽尖略有张开,形成雀嘴状。簸摔还有驱散水蒸气和簸去碎片、末的作用。 4.毛火需3个烘笼。将杀青叶用篾盘均匀簸撒在烘顶上,忌用手翻,以防弯曲变形。3个烘笼温度从高到低,头烘95~100℃,二烘80~85℃,三烘60~70℃。每隔2min簸翻1次,簸翻2~3次后换烘,从高到低,依次操作。翻烘时,烘顶要离开火盆,以免碎末掉入火盆产生烟气,至七成干时下烘。 5.摊凉在竹匾内摊凉,目的是使水分均匀分布,厚度以不超过3cm为宜,时间半小时即可。 6.足火将摊凉后的毛坯茶均匀撒在烘顶上,烘温60℃,投叶量0.5~1.0kg,采用文火慢烘,每隔15~20min翻烘1次,烘至九成干下烘摊凉,然后复火提香。复火前应拣去黄片、茶梗等杂物,复火温度为90~100℃,每烘投叶量为1.5~2.0kg,每隔1~2min翻1次,直至足干,趁热装罐密封。 茶艺鉴赏三泡法黟山雀舌的泡法中有上投、中投、下投之说。 (1)、上投泡茶法 在透明玻璃杯内置入适量适温的开水后,投入3~5克茶叶,静待茶叶下沉,观赏茶叶在杯中逐渐伸展,上下沉浮,汤明色绿,待茶叶完全下沉后即可品饮。 (2)、中投泡茶法 在透明玻璃杯内先置入适温开水约三分之一,投入3~5克黟山雀舌茶叶,静待茶叶慢慢舒展。待茶叶舒展后,加满开水。茶叶完全下沉后即可饮用。 (3)、下投泡茶法 先将瓷盖杯温杯,投入适量。加入少许适温开水,徐徐摇动使茶叶完全润湿,并让茶叶自然舒展。待茶叶稍为舒展后,加入九分满开水。等茶叶溶出茶汤后,用杯盖稍微拨动茶汤,使茶叶溶出的茶汤更平均后即可饮用。 为了保证黟山雀舌的鲜嫩度,使口感更佳,同时使茶叶中的营养成分能被人体更好吸收,适宜用80度左右的水冲泡。一般就茶叶的营养成分和药效作用而言,头泡茶香味鲜爽,二泡茶浓而不鲜,三泡茶香尽味淡,四泡茶缺少滋味,再泡就无多少品饮价值了。 冲泡过程具体而言,冲泡的程序可分为以下几个过程: (一)选具:一般选用玻璃杯或白瓷杯饮茶,而且无须用盖,这样一则增加透明度,便于人们赏茶观姿,二则以防嫩茶泡熟,失去鲜嫩色泽和清鲜滋味。至于普通黟山雀舌,因不在欣赏茶趣,而在解渴,或饮茶谈心,或佐食点心,或畅叙友谊,因此,也可选用茶壶泡茶,这叫做“嫩茶杯泡,老茶壶泡”。根据品饮人数准备好茶杯碗以及茶叶罐,茶则,茶匙,赏茶盘,茶巾以及烧水壶。 (二)观茶:在泡饮之前,通常要进行观茶。观茶时,a.先取一杯之量的干茶,置于白纸上(或盛茶专用器具上),让品饮者先欣赏干茶的色、形,再闻一下香,充分领略它的天然风韵。对它,一般可免去观茶这一程序。b.或者倾斜旋转茶叶罐,将黟山雀舌倒入茶则。用茶匙把茶则中的拨黟山雀舌入赏茶盘,欣赏干茶成色,嫩匀度,嗅闻干茶香气。 (三)a.洁具::就是将选好的茶具用开水一一加以冲泡洗净,以清洁用具,平添饮茶情趣。 b.温杯:用开水将茶杯烫洗一遍,提高杯温,在冬天,尤显重要,利于茶叶冲泡。 ( 四)置茶:冲泡的茶杯一般容量为150毫升,用茶量在3克左右(置放相对於容器五份之一的茶量)。用茶匙将茶叶从茶盘或茶则中均匀拨入各个茶杯内。 (五)浸润泡:一般视黟山雀舌的松紧程度,采用两种方法冲泡:一是上投法,即先将摄氏85~90度的沸水冲入杯中,然后取茶投入,茶叶便会徐徐下沉。二是一般采用中投法,即先置茶,后冲入沸水。至于普通黟山雀舌,当然是先置茶后冲水了。泡茶水温在85~90℃为宜,水量为杯容量的1/4或1/3,使茶叶吸水舒张,便于茶汁析出,约30秒后开始冲泡。 (六)冲泡:冲泡次数:约三次,用“凤凰三点头”法,冲水入杯内至总容量的七成左右,意为"七分茶、三分情。经过三次“高冲”,使杯内茶叶上下翻动,杯中上下茶汤浓度均匀。另一方面表示礼节,对客人到来以示欢迎。冲泡过程,要求水壶高悬,使水流有冲击力,并有曲线的美感。 名称由来黟山即是现代的黄山,黄山在秦朝(公元前221-207年)时叫做黟山,在公元747年(唐朝天宝六年)时才有黄山这个名字。为依靠,越民群居黟山之上,凶残狠杀,经常下山掠夺两县居民。因此两县之人,对山越人是狠之入骨。地方武装也很多,一县的县兵,保甲达三千之众。这在一个只要两万来人的县城来说,几乎是男人多是兵了。 黄山原名黟山。唐天宝六载(747),唐玄宗根据轩辕黄帝在这里采药炼丹得道升天的传说,改其名为黄山。过去,由于关山阻隔道路不通,一座奇秀绝顶之山,养在深闺人未识。当它一露峥嵘,即引起人们浓厚的兴趣。艺术大师、著名画家刘海粟不顾年高体弱,93岁十上黄山。香港摄影家罗苏民,不顾迢迢路远旅途只辛,20次上黄山。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于公元1616、1618年,在登山要冒生命危险的极端困难条件下上黄山,而且两次都登上顶峰。叹而赞之,昭示后人:“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等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 保健功能1、增强免疫。黟山雀舌中的茶氨酸能使人体血液免疫细胞促进干扰素的分泌,从而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脂多糖、多酚类物质都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饮茶可提高白血球和淋巴细胞的数量和活性,促进脾脏细胞中的细胞间素的形成,因而增强了人体的免疫功能。 2、坚齿防龋龋齿俗称蛀牙,饮黟山雀舌可以增加氟素的吸收,起到增强牙齿釉质层的作用。茶叶中的茶多酚能杀灭口腔细菌,减少龋齿的发生率。 3、降血压、预防心血管疾病防脑中风,黟山雀舌中的茶多酚可降低血脂,抗血凝,防止血管硬化,可以预防高血压。据荷兰医学专家研究黟山雀舌中富含类黄铜,其可减少血板过度聚集,可防范脑血栓等。常饮绿茶者发生脑中风的风险比不饮者低73%。 4、益思提神与镇静。黟山雀舌茶可以清思明目,茶里边咖啡因的含量比咖啡因不低,茶能够含到5%的咖啡因,但是由于茶有复合的体系,所以它不像咖啡里咖啡因刺激那么大,它很柔和。茶氨酸具有镇静、舒缓和解除心理压力,使人平静、心情舒畅。 5、对嗜烟者有益。吸烟者多饮茶,黟山雀舌中的茶多酚、维生素C等物质可分解尼古丁等有毒物质,因此饮茶有解烟毒的功效。 6、降脂减肥饮茶能降低血脂、降低胆固醇,这是很多临床观察的共同结论。黟山雀舌中的咖啡碱能促进脂肪的分解,能提高胃酸和消化液的分泌;茶多酚能防止血液和肝脏中甾醇和中性脂肪的积累;叶素可抑制肠胃道对胆固醇的吸收。以上这些因素,共同起着消解脂肪、降低血脂、防止肥胖的作用。 7、抗辐射辐射。引起的损伤之一是破坏造血功能,降低血液中的白细胞数。茶叶中的茶多酚、脂多糖、维生素C等都能提高肌体的免疫功能,还能有效地提高白细胞数量。因此,茶叶的抗辐射功效是明显的。 身为都市工作者,上班面对计算机、复印机、打印机、手机,回家面对电视、DVD,我们每天都受到电子辐射污染,影响健康,饮用绿茶可以很大程度改善此状况。黟山雀舌多种多样的功能,现在已引世界各国的注意,欧美、亚洲各国对黟山雀舌功能进行多方面的研究,有望在抗癌、抗过敏、美容等方面取得突破,为人类身体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 社会评价黟山雀舌茶茶1988年被评为省级名茶,1992年复评,确定为安徽省名茶,同年参加首届农业博览会,获优质产品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