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古乐 |
释义 | 中国古乐之史源, 是一个沉睡着的庞大宝藏。今人跨越时空, 梦回远古, 也只是触到其冰山之一角。由于历史固有的局限, 如音乐的传承方法单一, 音乐的载体转瞬即逝, 乐谱符号后人难以破译识别等众多原因, 造成了部分古乐长期失去, 此乃中国古典文化与爱乐者之千古憾事. 简介中国古乐,源远流长。从《吕氏春秋·古乐》记载“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之史实,和考古工作者发现的大约七千年以前先民们用陶土做的吹奏乐器“埙”就可以证明,很早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音乐。 战国时代在诸子百家齐鸣的文化背景下,音乐活动相当繁荣,并产生了孔子、墨子、老子为代表的儒、墨、道三家音乐思想。汉代建立以后,音乐快速发展,汉武帝时建立“乐府”,广采民间音乐,经过加工提高,成为艺术性较高的相和歌与歌舞兼备的相和大曲的音乐。汉代流传至今的《广陵散》和《胡笳十八拍》均为著名古琴曲。南北朝时期,汉族中原的传统被带到江南,和江南民间音乐一起统称为清商乐。东晋桓伊创作了笛曲《梅花三弄》,后经唐人颜师古改编成琴曲流传至今。 唐朝建立后对外来音乐文化采取了“兼收并容”的政策,天下各地音乐汇集于朝中,宫廷燕乐兴盛。其时,各种音乐的曲调在流传当中,歌手用诗作歌词来唱,或叠唱或加衬词产生了新的歌曲形式——曲子,流传至今的《阳关三叠》就是用王维之诗叠唱,成为最具代表性的经典名作。在唐代音乐中,甘肃敦煌藏经洞发现的唐、五代时期的曲子乐谱,倍受世人瞩目。 宋朝随着市民阶层的发展壮大,音乐多以市民生活为主要内容,隋、唐兴起的曲子在宋朝称为“词调”。词调音乐是宋代最具时代特色的音乐载体,其发展有两种形式:一是依旧曲调填词,一是自度曲(创作新曲调)。南宋词人兼音乐家姜蘷创作词调17首,是目前仅存的词调音乐。词调之外宋代的琴曲,则是另一个有代表性的品种。就像宋代的山水画意境空灵。 元朝杂剧得到了迅速发展。元杂剧的音乐是曲牌联缀结构的音乐,杂剧一般一本四折,每折音乐限用一个宫调。杂剧曲牌沿用了唐宋以来大曲、词调、诸宫调的曲牌和金、元时期北方的民间小曲,杂剧音乐节奏强烈,风格雄健,豪放,适合舞台表演,可以说元杂剧反映了当时最高的音乐成就,在元朝后期,城市里流行一种新的歌曲形式――散曲,散曲分小令和套曲,小令是一个单独的曲调,套曲是一个宫调的若干曲调组成。散曲节奏舒缓,旋律委婉,风格纤雅,适于在青楼酒肆中演唱。 明清时期,城市经济的繁荣,促进了市民音乐的发展,其音乐内容是现实的、世俗的,形式生动质朴,民歌小曲在城市中广泛流行。说唱音乐有弹词、鼓词、道情、牌子曲等。明初时南戏普遍流行,嘉靖后,海盐、弋阳、余姚、昆山四大戏曲声腔兴起。昆山腔经魏良辅等人加工改造,唱腔委婉细腻,咬字吐音声韵清楚,伴奏音乐丰富,角色齐全,表演讲究,一跃而为众剧之首。而明清时期的器乐音乐发展得更为普遍和成熟,形成多种民族器乐的乐种,如十番鼓、十番锣鼓、陕西式鼓乐、江南丝竹、山西八大套等。 宫商角徽羽最早的“宫、商、角、徵、羽”的名称见于距今2600余年的春秋时期,在《管子·地员篇》中,有采用数学运算方法获得“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的科学办法,这就是中国音乐史上著名的“三分损益法”。宫商角徵羽这五音是中国古乐基本音阶,,同西方有别。如用西乐的七个音阶对照一下的话,古中乐的“五音”相当于do、re、mi、sol、la少去了半音递升的“fa”和“si”。当然,古中乐的五音唱名,不可能同西乐的“哆、来、咪、索、拉”叫法一样,唐代时用“合、四、乙、尺、工”;更古则用“宫、商、角、徵、羽”了。所以,如果我们稍加留意,正宗中国古乐曲,是没有“发(fa)”和“西(si)”两个音阶的。比如,现在还时有听到的江南小调《茉莉花》即是古曲之一,它全曲若用唱名哼出,只有“哆、来、咪、索、拉”,全无“发、稀”两音;名古曲,岳飞词的《满江红》亦然。 “五音”:唇、舌、齿、鼻、喉(张炎《词源》) “五声”:宫、商、角、徵、羽(《周礼·春官》) 或认为“五声”指阳平、阴平、上、去、入(王仲闻《李清照集校注》) 按:这两种观点其实是一致的。因为古代的五声音阶名和平仄四声是相同的,所谓”宫商为平声,徵为上声,羽为去声,角为入声“(《文镜秘府论》引元兢语) 乐律上的“五声”就是“五音”。在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中,古人通常以宫作为音阶的第一级音,商、角、徵、羽也可作为第一级音。如以宫作为第一级音,则五声音阶为:宫(1)、商(2)、角(3)、徵(5)、羽(6);如以徵为第一级音,五声音阶则为:徵(低音5)、羽(低音6)、宫(1)、商(2)、角(3)。 音阶的第一级音不同,调式就不同。以宫为音阶起点的是宫调式,意思是以宫作为乐曲旋律中最重要的居于核心地位的主音;以商为音阶起点的是商调,商为主音,其余类推。这样,五声音阶就可以有五种主音不同的调式。同样,七声音阶也可以有七种主音不同的调式。 古乐调分为宫(C)、商(D)、角(E)、变徵(F)、徵(G)、羽(A)、变宫(B)七种。变徵相当于现代西洋乐的F调,声调悲凉。羽声相当于现代西洋乐中的A调,比变徵音高,能表现激愤或高昂的情绪。如《战国策·燕策》:“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瞠目,发尽上指冠。” 中华国粹01.中国乐器大全[1] 01.姑苏行(笛-曲笛) 02.阳关三叠(管子-单管) 03.百鸟朝凤(锁呐) 04.梅花三弄(箫) 05.江河水(管子-双管) 06.凤凰展翅(笙) 07.唐曲三首(埙与敲击乐) 08.渔歌(巴乌) 02.中国乐器大全[2] 01.二泉映月(二胡) 02. 双声恨(高胡) 03.月牙五更(板胡) 04.空山鸟语(二胡) 05.夜深沉(京胡) 06.秦腔牌子曲(板胡) 07.流波曲(二胡) 08.平湖秋月(高胡) 09.草原上(中胡) 03.中国乐器大全[3] 01.古风操(古琴) 02.十面埋伏(琵琶) 03.渔舟唱晚(筝) 04.火把节之夜(中阮) 05.蕉窗夜雨(箜篌) 06.大浪淘沙(三弦) 07.龙船(扬琴) 08.高山流水(筝) 09.山寨恋歌(柳琴) 04.中国乐器大全[4] 01.月儿高(合奏)古曲 瞿春泉改编 02.喜(弹拨乐合奏)顾冠仁曲 03.泛沧浪(小合奏)古曲 龚一演奏古琴 04.秦王破阵乐(合奏)顾冠仁曲 05.关山月(弹拨乐合奏)古曲 顾冠仁改编 06.苏堤小景(小合奏)顾冠仁曲 07.春江花月夜(合奏 周成龙改编 05.中国古乐器(1)云 01.陶埙 古曲( 龚国富 赵良山曲) 02.排箫 招魂(彭先诚曲) 03.虎云(伊维鹤曲) 04.陶埙与古琴 长门怨(古曲) 05.骨哨 原始狩猎图(钱兆熹曲) 06.编钟 神人畅(彭先诚编曲) 07.编磬与古乐队 梅花三弄(古曲) 08.古筝 鱼舟唱晚(古曲) 09.古乐队 山鬼(彭先诚曲) 06.中国古乐器(2)流水 01.编磬 流水(古曲) 02.陶埙与古筝 高山流水(古曲) 03.古筝 高山流水(古曲) 04.古琴 流水(古曲) 05.古乐队 祭(彭先诚曲) 06.古筝 西厢词(古曲) 07.瑟 淡月映鱼 08.重奏 鬲溪梅令 (姜白石曲) 09.古乐队 阳关三叠(古曲) 10.古琴与乐队 忆故人(理琴轩旧抄谱) 07.中国古乐器(3)王昭君 01.笙与乐队 王昭君 02.琵琶 霸王卸甲 03.弹拨乐 驼铃响叮当 04.管子 孔雀东南飞 05.琵琶 平沙落雁 08.中国民族管弦乐系列(1)长城随想 01-03.长城随想(二胡协奏曲) [文件夹] 02.第二乐章 烽火操 03.第三.四乐章 忠魂祭 遥望篇 04-06.水之声(交响音画) [文件夹] 04第一乐章 瀑布. 05.第二.三乐章 湖水 小溪 第四乐章 大海 07..春节序曲(大型合奏) 08.翠湖春晓(大型合奏) 09.中国民族管弦乐系列(2)云南回忆 01.云南回忆 02.拉萨行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