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黑痣病在中国广东、广西时有发生。当玉米染有黑痣病时,叶片上出现很多黑色、凹陷、光滑的圆形病斑,大小0.5~2mm。病斑融合后可连成长至1cm病斑,病斑表面有光滑略凸起的黑痣状物。常致穗子干枯。
中文学名:高粱黑痣菌
拉丁学名:Phyllachora sorghi Hohnel
界:真菌界
门:子囊菌亚门
危害作物:玉米
为害部位:叶片
形态特征
传播途径
防治方法
Phyllachora sorghi Hohnel称高粱黑痣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子囊壳近球形,埋生在叶组织中,能产生圆柱形的子囊,大小80~100×8~10(um),子囊有短梗。子囊孢子宽椭圆形,大小9~12×5.5~7(um),在子囊中呈单行排列。
不详。玉米授粉后最严重。
防治其他叶斑病时可兼治。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