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弯嘴鸻
【拉丁学名】Anarhynchus frontalis
【命名者及时间】Quoy & Gaimard, 1830
【英文名称】Wrybill
【科属分类】脊索动物门、鸟纲、鸻形目、鸻科
【亚种分化】无
弯嘴鸻属中小型涉禽。体长约15厘米。上体灰色,下体白色,具黑色胸带。常随季节和年龄而变化。喙向右弯约20°。刚出壳的幼雏就出现这种嘴型。能寻觅石下的食物,并用其喙像长柄大镰刀一样捞取浅的泥中的食物。在南岛多岩石的河畔筑巢。每窝产卵2枚。成大群地于北岛的海滨越冬。跗蹠修长,胫下部亦裸出。中趾最长,趾间具蹼或不具蹼,后趾形小或退化。翅形尖长,第1枚初级飞羽退化,形狭窄,甚短小;第2枚初级飞羽较第3枚长或者等长。三级飞羽特长。尾形短圆,尾羽12枚。是迁徙性鸟类,具有极强的飞行能力。通常沿海岸线、河道迁徙。生活环境多与湿地有关,离不开水。栖息于海滨、岛屿、河滩、湖泊、池塘、沼泽、水田、盐湖等湿地之中。
分布于新西兰。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鸟类红皮书,2009年名录 ver 3.1——易危(V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