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分析 |
释义 | 区域发展战略具有系统综合性,包括发展的各个方面,涉及人口、资源、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科教等各个领域。区域发展不但包括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全体成员的经济条件的改善,也包括社会政治状况的改善,社会文明程度的进步,生存环境的改善,生活质量的提高,人民各方面素质的提升等。《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分析》仅仅论述了其中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分析》中具体包括了:战略制定中的自然资源分析、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供求分析、战略制定中的产业结构分析、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模式选择等内容。 版权信息书 名: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分析(区域经济与城市经济研究系列) 作 者:豆建民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 ISBN: 9787208082618 开本: 16 定价: 45.00 元 内容简介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不同于一般的区域发展战略,前者应包含在后者之中,后者具有更广的内涵和外延。区域发展战略具有系统综合性,包括发展的各个方面,涉及人口、资源、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科教等各个领域。区域发展不但包括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全体成员的经济条件的改善,也包括社会政治状况的改善,社会文明程度的进步,生存环境的改善,生活质量的提高,人民各方面素质的提升等。《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分析》仅仅论述了其中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分析》是《区域经济与城市经济研究系列》之一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分析》分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分析》中具体包括了:战略制定中的自然资源分析、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供求分析、战略制定中的产业结构分析、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模式选择等内容。 目录前言 第一章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内涵 第二节制定和实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理论依据 第三节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供求分析 第四节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制定中的分析因素 第二章战略制定中的区位分析 第一节区位分析的理论依据 第二节区位经济分析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第三节区位因素及其分析方法 第三章战略制定中的自然资源分析 第一节自然资源禀赋与比较优势 第二节自然资源因素与分析方法 第三节自然资源与发展战略的制定 第四章战略制定中的人力资源分析 第一节人力资源与发展战略的制定 第二节人力资源的培养与聚集 第三节人力资源的产业构成 第四节人力资源开发的环境 第五节人力资源的流动与合作 第五章战略制定中的金融与资本要素分析 第一节区域经济增长中的金融与资本要素 第二节资本形成与资本流动分析 第三节金融和资本要素与发展战略的制定 第六章战略制定中的科技资源分析 第一节区域经济增长中的科技资源 第二节区域科技创新能力 第三节科技进步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第四节科教兴市主战略的确立与实施:以上海市为例 第七章战略制定中的产业结构分析 第一节区域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 第二节区域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与高度化 第三节区域产业集聚分析 第四节区域主导产业发展战略 第八章战略制定中的制度环境分析 第一节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变量:制度 第二节政治体制与法制环境 第三节公司治理与企业制度 第四节市场秩序与经济自由度 第五节政府行政效率 第九章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编制 第一节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规划 第二节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管理与规划编制流程 第三节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制定中的SWOT分析 第四节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案例研究 第十章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模式选择 第一节现实中具体战略的理论抽象 第二节区域发展时序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第三节经济空间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第四节经济发展的驱动源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第十一章区域经济差异与战略协调 第一节区域经济差异对战略实施的影响 第二节区域经济差异的度量 第三节问题区域的诊断与治理 第四节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的战略选择 第十二章区域经济关系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第一节区域经济关系:竞争、冲突、合作与协调 第二节区域经济关系对战略实施的影响 第三节区域经济一体化:以长三角为例 参考文献 …… 文摘第二章战略制定中的区位分析如果资源在地理空间上均匀分布,并且所有生产要素可以完全无成本地瞬时流动,则不必有区域经济学。事实上,各种特质的土地、交通条件、劳动力(以及附着在劳动力资源上的技术)、资本(包括金融资本、产业资本、社会资本等)等资源在空间上并不均匀分布,各种不同资源作区际流动不仅涉及不同空间之间的距离以及相互之间的流通条件,还涉及资源的流动成本与流动性高低。企业在进行区位决策时必须考虑与市场和资源的接近程度、生产成本、运输成本等诸多因素,同时还需要考虑诸如信息、外部性、规模经济、范围经济、聚集经济、网络经济等经济地理因素。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区域经济战略制定中必须考虑的最重要的微观基础,是区域经济的缩影。因此,区域发展战略少不了区位分析。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区位分析与单一企业进行区位决策分析紧密联系,但是又不完全相同。区域发展战略中的区位分析更多地分析特定区域本身及其周边紧密联系区域的资源分布特征和联系,并由此分析特定区域的区位优劣势和发展机遇,为制定总体区域发展战略服务。 第一节区位分析的理论依据,企业和家庭等任何经济组织都是一个开放系统,它必须跟它所处的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发生各式各样的信息、资金、物资、人员、权利与义务等诸方面的互动交流。这些资源和环境约束必然对应于特定的地理空间位置。因此,区域经济战略分析中的区位分析必须站在各类经济主体角度分析诸多的区位因素(以特定秩序固定的或比较固定的区位资源),优化和开发区位环境。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分析的区位特征也往往存在差异,它们在地理空间上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经济活动的区域空间结构一般表现为点、线、网络和面四种形态。比如,工业、商业、服务业等往往呈现出点状,于是就形成了相应的工业区、商业网点、服务网点等;线状、网络状结构包括交通线(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通讯线、能源运输线(如各种管道设施)、给排水线等;农业多表现为面状。在逻辑上,点、线、面三要素之间的两两组合方式大体有7种组合模式:“点一点”系统(繁星式的节点或聚点),“点一线”系统(项链式),“点一面”系统,“线一线”系统,“线一面”,“面一面”系统(如多个经济区、经济带)。当然还有更复杂组合方式,“点一线一面”就构成了复杂的空间经济系统。1882年由w.高次首次提出“区位”一词,1886年被译为英文“loca-tion”区位与位置不同,既有区,也有位,与位置、布局、分布、 ……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