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名称】欧氏芋螺
【中文俗名】
【拉丁学名】Conus orbignyi
【命名者】 Audouin, 1831
【英文名称】
【科属分类】贝类动物,软体动物门,腹足纲,新腹足目、芋螺科
产地: 东北海域 栖地: 底栖
尺寸: 5 cm
深度: 中
说明: 1999年大里虾厂采集
贝壳圆锥
形,坚固,螺塔、低,体螺层大,占据壳长一半以上。壳口狭窄且长。壳表有成长脉、螺脉、螺沟、颗粒和肩部的结节。口盖角质,远小于壳口,新月状,核在下方。齿舌只有边缘齿,末端有倒钩。
贝壳底色为白色,体螺层布有褐色斑,褐色斑排成纵列及聚集成三条螺带;螺塔上的缝合面及结节之间有褐色斑;壳口白。壳皮为灰褐色,薄而透明,平滑。
日本以南至菲律宾、珊瑚海、非洲东南部。 东北海域
栖息在水深50~425公尺的沙底及泥底。夜间觅食性,食鱼类或贝类或小虫。生长于热带浅海处。
No 200117 Year 1994
Author 方力行、李健全(L. S. Lee and C. C. Lee) Page 67-85、343-359、445-449
Title 南海生态环境调查研究报告书
Publisher 农委会 (The Council of Agriculture)
Key wo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