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鳞胸吸蜜鹦鹉 |
释义 | 鳞胸吸蜜鹦鹉(学名:Trichoglossus chlorolepidotus)羽色鲜艳,主要以花粉、花蜜与果实为食物,鸟喙比一般鹦鹉的长、更特别的是细长的舌头上有刷状的毛,称为刷状舌,方便该鹦鹉深入花朵中取得食物。身体内部的构造也很特别,它们的体内有一种特别的消化酵素存在,以便分解食物。但由于该吸蜜鹦鹉没有消化谷物饲料的必要,它们的沙囊处理硬食物的能力较其他鹦鹉弱了许多。 中文名称:鳞胸吸蜜鹦鹉 外文名称:Scaly-breasted Lorikeet 别称:翡翠鹦鹉、鳞胸鹦鹉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鸟纲 亚纲:今鸟亚纲 目:鹦形目 科:鹦鹉科 亚科:吸蜜鹦鹉亚科 属:Trichoglossus 拉丁学名:Trichoglossus chlorolepidotus 命名时间:Kuhl, 1820 外形特征鳞胸吸蜜鹦鹉身长22-24厘米,体重75-95克,寿命15年。成鸟羽毛雌雄相同,即它们整体呈现出绿色的外观。头部翠绿略带蓝色调,颈部,喉咙及胸部广布黄色斑纹状的羽毛,尾部上方是绿色,但尾羽外部和羽基有桔红色斑点。两翼低较部位、大腿和尾部的绿色羽毛上形成强烈黄色斑纹。臀部橙红色,该鸟的鸟喙是珊瑚红色,脚通常灰褐色。分布范围分布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包括澳洲东部沿岸地区,塔斯马尼亚及其附近的岛屿,北从约克角半岛,经昆士兰南至新南威尔斯,族群集中于东岸地区。 生活习性鳞胸吸蜜鹦鹉是源于澳洲的美丽鹦鹉,生性好玩且友善,是十分适合当宠物鸟的种类,是野外很普遍的吸蜜鹦鹉,全世界的数量超过10万只,在澳洲和新西兰是最便宜的吸蜜鹦鹉种类之一;性别须经由DNA鉴定较为准确,但是一般来说公鸟的头部较大也较蓝;鳞胸吸蜜鹦鹉有多种的变种。 鳞胸吸蜜鹦鹉是有迁徙行为的鹦鹉,通常会随着食物的充足与否而有迁徙的行为,栖息地也非常多样性,包括各种海岸区的尤佳利树林、公园、沼泽区、都市、农作区等,在当地是很常见的鹦鹉,其行为与虹彩吸蜜鹦鹉相当类似,通常10多只或更多成群活动有时甚至数百只,常与虹彩吸蜜鹦鹉或麝香吸蜜鹦鹉(Musk Lorikeet)一起活动,鳞胸吸蜜鹦鹉在觅食与飞行时常因吵杂的叫声而引人注意;主要食物有花粉、花蜜、水果、昆虫、种子、浆果等,有时也会于谷物田内觅食而造成农业损害。 生长繁殖在澳洲南部的繁殖期约始于7月底至8月初,北部约在5月,大都依降雨的情形而定,而且其繁殖期通常同于尤佳利树的开花季节,筑穴巢于中空树洞内,亲鸟会花6个星期准备巢,一窝产2-3卵,平均约2枚卵,3枚的情形很少见;笼养的鳞胸吸蜜鹦鹉是活泼健壮的鹦鹉,且对于新环境与饲主不会太敏感,个性友善,叫声不像一些吸蜜鹦鹉尖锐刺耳,性情也较稳定,比较不会容易兴奋或激动,喜爱沐浴。 鳞胸吸蜜鹦鹉约在1岁半后开始繁殖,但雄鸟约在16-18个月大时成熟,雌鸟约在20-24个月大时成熟,它们对各种巢箱的规格接受度高,但有些不喜欢在太大的巢箱内繁殖,一窝产2枚卵,孵化期约22至23天,但有时可能晚至28天,幼鸟约2个月后羽毛长成。 保护等级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