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宇文毓
释义

§ 生平概述

宇文毓宇文毓(543年——560年),累授大将军,镇陇右。周孝闵帝践阼,进位柱国。转岐州诸军事,歧州刺史。治有美政,黎民怀之。

宇文护废孝闳帝,羽翼尚未丰满,他不敢不按有诸多大臣和各自拥兵一方的六大柱国监视下的老规矩办事:“立嗣以嫡不以长,以长不以贤”。于是,扶立了宇文泰的长子——宇文毓为新帝。武成初,以称王不足以威天下,始称皇帝,建年号。

宇文毓表面看来温弱,其实内里极是明敏有主见。他不肯处处听命宇文护,而且还十分怀念他的独孤皇后,不肯重册新后久而久之,宇文护便三番两次的再次设法暗害宇文毓,几次都被机警的宇文毓躲过了。在一次国宴上,宇文护终于指使一个叫李安的宫人,在进献世宗宇文毓的糖饼中下了毒,临终前,当着群臣的面,用最后的力气,大声口传遗诏:传位于自己的四弟宇文邕为嗣帝。而且,为了国家利益,临终也没有当众揭穿宇文护的真面目……

北周第二个皇帝宇文毓死后,因先帝口传遗诏,宇文护没办法即刻改变,于是,只得遵宇文邕为第三位傀儡皇帝,史称武帝。

§ 政治生涯

宇文毓北周明帝宇文毓从小聪明伶俐,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他16岁开始从政,先后被封为宁都郡公,开府仪同三司、宜州刺史,并以大将军身份镇守陇右。三弟宇文觉称帝后,他进位柱国,担任岐州刺史。在任期间,励精图治,政绩显著,深受百姓爱戴。

他为人宽容,君臣关系相对融洽,对外又打退了吐谷浑的侵犯。因而威望与日俱增。同年八月,宇文毓正式称帝,年号武成。孝闵帝元年(557年)九月,宇文护废了宇文觉之后,派人前往岐山迎宇文毓回长安,立为天王。宇文毓有能力、有主见,虽是由宇文护扶持上台的,却并不愿意当傀儡,急于亲自理政。宇文护见他聪明能干,便于第二年(559年)正月上表归政。

字文毓开始亲自处理政事。他注意节俭,不用丝绸锦绣雕刻之物,严禁官吏贪污,努力清明吏治。武成二年(560年)四月,宇文毓被宇文护杀,终年仅27岁。葬于昭陵,庙号“世宗”,谥号“明帝”。

§ 文化贡献

字文毓在位期间,十分重视发展文化,他曾专门召集了80余名文人在麟趾殿校刊经史,又百采众书,编成《成谱》500卷,对当时的学术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他在任期间,北周的文化事业发展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顶峰,使汉族文化逐渐深入少数民族的文化中,加快了中华文化的大融合,为北周武帝灭佛教,学习汉文化做了很好的铺垫。

§ 弑帝宇文护

弑帝宇文护宇文护,字萨保,宇文泰的侄儿。他从小追随宇文泰,随军转战,东征西讨,官拜骠骑大将军,爵封中山公。却说宇文泰杀了元钦后又立元钦的弟弟元廓为帝,是为西魏恭帝。三年后,宇文泰因病死去,委托宇文护执掌政权。宇文护掌权后不到两个月,就逼傀儡皇帝元廓禅让与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不久就杀死了元廓),这样就最后灭亡了西魏而建立了北周,时公元557年。

北周建立后,宇文护就任大冢宰(宰相),继续执掌朝廷大权,“百官总己以听之”。宇文觉年纪虽小,性格却很坚毅刚决,他很不满意宇文护的专横跋扈。于是招了一批武士,经常在皇宫后园演习如何擒拿宇文护;后与大臣商量,决定于某一天开宫廷宴会时,抓住宇文护杀掉。谁知他们的阴谋还来不及实施,就有人向宇文护告密了。于是宇文护先下手杀掉了宇文觉。

除掉宇文觉以后,宇文护又立宇文毓当了皇帝,是为北周明帝。宇文毓,史书说他:“宽明仁厚,敦睦九族,有君子之量”。大概是认为他比较仁儒不大会对自己造成威胁的缘故,所以宇文护把他抬了出来当皇帝。

然而宇文毓却并不如宇文护所想象的那般懦弱无能,他在处理事务中逐渐显露出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才干。他周围逐渐集聚起一批老臣元勋。他致力于发展经济,在百姓中也威望日高。所有这些,都引起宇文护的疑惧和不安。为了试探一下,宇文护假惺惺地搞了一次“归政于帝”的举动,把除了军权以外的所有权力都交还给皇帝。谁知宇文毓毫不客气地照单全收,并把自己的名号正式改为皇帝(在此以前,北周的最高统治者不称皇帝而叫天王)。这样一来,宇文护害怕了。他买通了主管皇宫中饮食事务的一个官员,在皇帝的食物里暗中下了毒药,毒死了宇文毓。这是公元560年的事情,宇文毓在位不过两年半。

这样,宇文护在公元557年到560年的短短三年多时间里,先后杀死了西魏恭帝元廓,以及北周的闵帝宇文觉和明帝宇文毓三个皇帝。

§ 史书记载

《三国两晋南北朝》宇文毓篇周明帝宇文毓,文帝长子。西魏大统中。封宁都郡公。周闵帝受禅。进柱国、岐州刺史。及闵帝废。朝廷迎立之。在位四年。武成二年卒。年二十七。谥曰明皇帝。有集十卷。“北史曰:韦敻。字敬远。杜陵人。志尚简澹。州郡徵辟。并不就。周文帝经纶王业。侧席礼聘。竟不能屈。时人号为居士。明帝即位。礼敬愈厚。乃为诗以贻之。敻答诗愿时朝谒。帝大悦。敕有司日给酒一升。号曰逍遥公。” (贻韦居士诗)。“六爻贞遁世。三辰光少微。颍阳去犹远。沧洲遂不归。风动秋兰佩。香飘莲叶衣。坐石窥仙洞。乘槎下钓矶。岭松千仞直。严泉百丈飞。聊登平乐观。遥想首阳薇。傥能同四隐。来参余万机。(《周书》韦敻传。北史韦孝宽传附敻传。《类聚》三十六。文苑英华二百三十二作招隐士逍遥公韦敻。”(《诗纪》百十二)。“北周《书》曰:二年九月丁未。行幸同州故宅。赋诗。” (过旧宫诗)。

§ 后人评价

周明帝宇文毓幼而好学,博览群书,善属文,词彩温丽。他为人宽容,君臣关系相对融洽,政绩显著,深受百姓爱戴。对外又打退了吐谷浑的侵犯。集公卿以下有文学者八十余人,于麟趾殿刊校经史。又捃采众书,自义、农以来,讫于魏末,叙为世谱,凡五百卷,又著有文章十卷,行于世。编成《成谱》500卷,对当时的学术文化发展做出很大贡献。他在任期间,北周的文化事业发展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顶峰,使汉族文化逐渐深入少数民族的文化中,加快了中华文化的大融合,为北周武帝灭佛教,学习汉文化做了很好的铺垫。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 16:18:57